袁鹰的《白杨礼赞》是一篇脍炙人口的散文,它描绘了白杨树无私奉献、自强不息的精神,表达了对这种精神的敬佩和赞美。
文章以袁鹰在南方乡村度假时的所见所感入手,作者在屋外乘凉时,看见那些白杨树苞苴挺拔的身影,便产生了一种说不出的感觉,感觉它们似乎是在默默地向自己传授一种精神,让自己受益匪浅。
在作者的描写下,我们看到白杨树那又薄又长的树干,一根根像刀削斧劈般的枝干,以及那几乎是垂直向上的姿态。这些形态,给人的感受是坚韧、执著、永不放弃。在作者看来,白杨树的这种坚韧感、执著追求的品质,正是现代人所缺少的。
除此之外,袁鹰也从生态环保的角度上,对白杨树的贡献进行了颂扬。白杨树的生命力极强,它们可以自行分泌杀菌剂,并能清除压强过大的土地上过多的盐分、锰矿、草酸盐等有害物质,它们种植起来,对于保护环境、维护生态平衡有着重要的意义。
整篇文章以白杨树为主线,不仅展现了白杨树的自强不息、坚韧不拔的精神品格,而且还把握了文章主旨——弘扬至诚胸怀、尽职尽责的社会正气。正如作者所言:“在这个精神贫乏的时代,白杨树站立在大地上,用坚毅的信念和目光向我们传递着敬畏和教诲。它的身影十分挺拔、威严,同时也充满了生命力和生动活泼的力量。”
《白杨礼赞》这篇文章不仅把握了写作主题,展示了作者的修养和文学功力,而且还激发了我们内心深处的共鸣和启示,感受到了“劳动最光荣”的精神内涵。
袁鹰的小说《白杨礼赞》是中国现代文学中的一部经典之作,深深地触动了人们的心灵。作品以汶川大地震为背景,以白杨树为主要象征,表达了生命和自由的重要性,以及人与自然的紧密关系。本文将从情节、语言以及象征意义三个方面对作品进行阐述。
本作品描述了一对夫妇冲入震区寻找直系亲属,并在白杨林中遭遇一系列困难的故事。从情节上来说,白杨林是作品的主要背景,其独特的气息为整个故事增添了深厚的内涵。白杨林作为自然界的一部分,不仅承载了人们的命运,还是一种生命的象征。在地震面前,树木的生命力、意志力和顽强不屈的特质就体现在白杨林上。
与情节紧密相连的是语言的运用。袁鹰在描写人物形象和地点时使用了一些简单而流畅的语言,使得读者可以感受到原汁原味的情感和真实的场景。例如:作者在小说开头就用极其生动的语言描写了白杨林的景象,“只有白杨一树树立在这带着残雪的关山丰沛的地质中”。这句简单的话语,却能让人们生动地想象出白杨林的景象。
最后,白杨树在作品中的象征意义是显而易见的。白杨树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种象征,喻意长寿和美好。在《白杨礼赞》中,白杨树更是象征着顽强、不屈和希望。农妇苏春莲在白杨林中的思考告诉我们,生命是宝贵的,必须珍爱和呵护。白杨象征着生命的坚韧和无穷的可能,当人们与自然合作与和谐相处,才能共存共荣。
总之,《白杨礼赞》是一篇富有情感、深刻,并力图表达人类情操高度与理想之作。作者五味生动地描绘了地震中的一幅生动画面,通过白杨树的有机融入,展现了人与自然间深刻的关联。
上一篇
校园挑战赛策划案的范文
下一篇
语言断句的范文